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今年的中欧关系,怎么看?

  来源:上观新闻  11月10日,两位欧洲政要将同一天开启访华之行。  一位是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行程4天,除了北京还将去往成都。这也是西班牙国王时隔18年再次访华。

  来源:上观新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今年的中欧关系,怎么看?

  11月10日,两位欧洲政要将同一天开启访华之行。

  一位是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行程4天,除了北京还将去往成都。这也是西班牙国王时隔18年再次访华。

  另一位是挪威外交大臣艾德,行程2天。此访正值挪威政府刚刚获得连任之后,奥斯陆对中挪关系的重视可见一斑。

  两位政要此访有何看点?站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节点上,今年的中欧关系呈现何种态势?又将走向何方?

  西班牙的信号:互信

  即将访华的费利佩六世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有着太多不平凡的经历。

  他拥有系统的国际政治与法律教育背景,在美国接受深造;服役过海陆空三军;能流利使用五种语言;曾以运动员身份参加过奥运比赛……

  而此次访华将为他的履历再添一笔——这是他登基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西班牙国王时隔18年再次访华。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李强总理和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与他进行会见。

  《环球时报》援引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费利佩六世此行将先后访问成都和北京,分别出席两场经济论坛。

  有评论认为,尽管面对美国多次警告,西班牙仍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加强经济往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最近3年内三度访华(最近一次在今年4月),并表示西班牙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此访有几个背景。

  第一,相较于中国和其他欧洲大国的关系,中西关系稳定性更为突出。此访也正值在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之际,两国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第二,中西加强双边务实合作,尤其在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合作富有特色。中国在西班牙的多个投资项目已确认落地,包括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和远景能源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此访看点包括:

  首先,中西如何继续保持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

  与首脑外交不同,西班牙国王访华并非聚焦具体政策层面,而是更多传递政治互信信号,展现双边关系的整体格局。“这也表明西班牙与中国加强对话交流,不仅是政府层面,也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广泛共识。”崔洪建说。

  其次,互利合作如何拓展。

  崔洪建注意到,费利佩六世可能去往成都等地。这可能释放两个信号,一是此访超越单纯的政治互动范畴,更多承载着促进两国民众交往的意涵,因此西班牙国王希望对除中国首都以外的其他城市有更全面的了解。二是西班牙方面也会根据与中国合作的项目和亮点,选择相应目的地进行访问,有着推介项目和提升民意好感的双重考虑。

  中挪合作:不止三文鱼

  视线再转向挪威外长访华,这同样是一次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之旅。

  今年9月挪威工党领导的政府连任后,外交大臣艾德迅速访华,凸显出挪威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主动和务实的态度。

  崔洪建认为,中挪曾因意识形态问题出现矛盾,但近10年来关系越走越实,进步显著。在中国—北欧国家关系中,中挪关系的稳定性进一步凸显。

  “艾德访华期间,一是观察双方如何将中挪关系的稳定性保持下去,二是如何深化具体合作,例如海洋、能源领域合作以及自贸区谈判等。”

  有评论认为,中挪合作可不止是三文鱼,两国经贸合作重点涵盖渔业和农产品出口、数字经济以及供应链稳定等领域。就在最近上海举办进博会期间,又传来几个好消息:挪威的鲜活面包蟹有望对华出口,挪方还在推进焦糖奶酪对华出口……

  绿色发展与创新也将是此次两国外长会谈的重要内容。挪威有望实现2025年新增车辆全部为电动汽车的目标,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则持续拓展全球市场。双方在许多领域的合作具有互补性。

  中欧关系:四大特点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又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回顾全年的中欧关系,崔洪建认为,它反映出四方面特点。

  一是全面。今年中欧既有高层互动、务实合作,也有围绕电动车关税、稀土、乌克兰等问题的磕磕碰碰。可以说,在外交、经济、产业投资、安全等各个领域,双方的共识与分歧均摆上桌面,完整呈现中欧关系的全貌。

  二是复杂。很难用单一概念界定中欧关系,更不能把竞争因素看作中欧关系的全部。事实上,随着近10年来塑造中欧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包括中欧力量变化带给欧洲的危机感,以及大国关系的调整等),中欧关系正处于调适的必经阶段。

  这种复杂性在中欧经贸关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对华限制升级,但同时沟通也在升温。中欧在稀土出口许可问题上建立“特殊沟通机制”,商务部与欧委会举行“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显示双方在分歧中仍保持务实协调。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日就安世半导体问题答记者问时称,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

  三是调整。中欧都在寻求一种新的相处模式,使之适应形势变化、更符合双方需求。在这一阶段,中欧双边关系的合作面和分歧点都会暴露出来,未来4—5年会成为审视双方如何适应变化的观察期。

  “中欧关系发展一定要找到自身特色,把合作面充分体现出来。”崔洪建说,不同于中美关系牵涉战略博弈维度,中欧关系自发展以来便形成了基于相互尊重、聚焦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中方一贯认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双方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

  四是平衡。既涉及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立场协调,也涉及国际舞台上大国之间的利益平衡。

  崔洪建说,欧盟曾在政策文件中使用“三分法”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但首先,我不认为这已经成为中欧关系无法改变的现实——双边关系的塑造从来不由一方简单决定。中国在这方面的主动性和塑造性越来越强。”

  “其次,欧洲国家内部并非一致支持‘三分法’——不少国家希望对华政策体现出灵活性和自主性,避免因‘三分法’制约陷入僵化。”崔洪建说,“总之,事在人为,中欧关系是生动的,丰富的,它的发展也会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谈及中美欧三边关系,崔洪建认为,特朗普上台后冲击跨大西洋关系,但这对于中欧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符不符合外界对“中欧关系迎来机会”的预期,仍需要更长时间观察。在未来几年,中欧关系、美欧关系态势都会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我们既不能忽略中美关系变化给中欧关系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也要重视发展好中欧关系及其对中美关系的作用。两个出发点不能偏废。”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 |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今年的中欧关系,怎么看?》

  栏目主编: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责任编辑:于啸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4k96u6.cn/3839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