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港股自动驾驶IPO热潮再起!有企业已拿下10亿订单 专家:服务业也需向“两化”加速升级

近期,苏州天瞳威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瞳威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此次IPO由中银国际、汇丰、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计划用于高阶智驾算法迭代、海外车型定点扩容及L4级车队运营。

近期,苏州天瞳威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瞳威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此次IPO由中银国际、汇丰、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计划用于高阶智驾算法迭代、海外车型定点扩容及L4级车队运营。

实际上,自今年10月以来,港股正迎来一波自动驾驶上市小高潮,涵盖L2级智能辅助驾驶,L4级Robotaxi、Robotruck等领域。其中,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已于11月6日成功登陆港股。

在待上市企业中,按技术专注领域进一步划分,聚焦L2级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企业包括魔视智能、千里科技等。其中,魔视智能于10月5日向港交所更新上市申请书,为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提供L0至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则于10月16日正式递表,已完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领域的全面业务布局,计划于未来18个月在全球范围内10座城市落地规模化的Robotaxi商业化服务。

港股自动驾驶IPO热潮再起!有企业已拿下10亿订单 专家:服务业也需向“两化”加速升级

图片来源:天瞳威视官网

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聚焦无人物流车、自动驾驶矿卡的希迪智驾于10月31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出行平台享道出行也于10月28日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本次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Robotaxi服务商业化推广。

在此轮上市企业中,天瞳威视于10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天瞳威视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L2至L4级自动驾驶及舱驾一体方案。

财务数据显示,天瞳威视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72亿元、2.03亿元和4.82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3.24亿元、2.31亿元和4.62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1.57亿元,亏损1.92亿元。

从具体业务来看,天瞳威视当前共有144款车型的L2至L2+级解决方案定点。截至2024年,公司50%收入来源为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2年至2024年,公司L4级别自动驾驶年复合收入增速达到82%。

与此同时,天瞳威视方面表示,公司已取得L4级解决方案的意向订单,涵盖逾2500辆Robobus、Robotaxi及Robotruck,合约总价值约10亿元,预计未来3至5年内完成交付。

展开全文

“上市热”的背后,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明显加速。车百智库研究院报告显示,L2级智能辅助驾驶已实现大规模普及,并正稳步向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迈进。

引望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向记者透露,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接受度正持续攀升:高速场景使用率已超60%,城区ADAS功能激活率从约15%提升至近20%,泊车功能使用率更是达到约42%。“高速L3级别自动驾驶预计在明年实现规模商用,城区L4级自动驾驶也将同步开展试点。”他预测。

然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也伴随日益凸显的安全挑战,引发行业深度思考。当前,业界的共识是:智能汽车正从被动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智能移动主体。这一转变使得安全责任界定、基础设施配套、商业模式创新等生态体系建设变得尤为关键,将直接影响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进程与社会接受度。

港股自动驾驶IPO热潮再起!有企业已拿下10亿订单 专家:服务业也需向“两化”加速升级

张永伟(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对此,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汽车在向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加速奔跑,服务业也需要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汽车服务业作为‘第二汽车产业’,价值空间在车辆离开工厂后甚至可能超越制造环节。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必须建立与之匹配的、更加数字化的新型汽车服务业态,以实现‘两化’协同发展。”

李文广则进一步阐述了自动驾驶将重塑出行生态的核心价值。他指出,在用户层面,自动驾驶技术旨在打造更安全、能释放用户时间的移动出行空间;在产业层面,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洗车、停车、充电、保险等服务的跨产业升级与资源盘活;在社会层面,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能够实现安全与效益的整体提升。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样在驱动相关金融服务体系的演进。中国人保个人非车保险部副总经理倪宏引用数据称,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44%,赔款增速为33%,反映出保险公司风控措施的精细化及驾驶人安全意识的提升。

倪宏认为,尽管部分头部公司已实现盈利,但新能源车险行业整体仍面临亏损挑战,部分车主对保费高的体感依然存在,核心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与纯风险保费基数仍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

在他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车险模式将向分层化、多元化演变:责任主体将从驾驶员延伸至车企与软硬件供应商;保障重心由“保人的操作风险”转向“人与系统并重”;产品形态也将从标准化商业车险,发展为融合车险与非车险的自动驾驶综合保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4k96u6.cn/3875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