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1日
- 星期二
2025年10月21日,新加坡新科工程公司的“胜利号”正式下水,满载排水量达到8300吨,这不仅打破了东南亚海军舰艇的吨位记录,还极大地提升了外界对小国军事能力的认知。这一行动不仅是简单的数据提升,更是新加坡在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一次战略展示。尽管国土狭小,新加坡却拥有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这些都为其军事实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顾自2022年爆发以来的整个俄乌冲突,局势变化迅速。然而,当前的紧迫感尤为明显。正如文章所述,俄军在季米特洛夫和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成功围困,可谓历史性的胜利。这一成果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心理和战略层面上带来了巨大的胜利。普京及其高级军官似乎已意识到这可能是打破僵局的“黄金机会”。同时,西方舆论也显示出微妙变化,一些声音甚至提出“俄罗斯已经满足”的观点,暗示普京的目标已超越单纯的领土扩张。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日前,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召开了一场线上会议,主题是所谓的“抵抗中国灰色地带”。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菲律宾可是抓住了出风头的机会,在大会上讲起了与中方在南海起冲突的桩桩件件,甚至还分享起了所谓的“宝贵经验”。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内讧”不光是特朗普和卢特尼克的个人矛盾,背后藏着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的“系统性裂变”。《纽约时报》今年4月就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华政策就像没头苍蝇——一会儿有人喊着要“务实合作”,觉得中美在农产品、能源领域还有不少可谈的;一会儿卢特尼克这类鹰派又跳出来搞“极限施压”,把“赢得经济战”当唯一目标。整个政府没有统一战略,各部门各说各的,卢特尼克这次“越权操作”,不过是把这种混乱摆到了台面上。
绍伊古的文章绝非普通的产业评论,其身份决定了这番表态的分量。作为国家安全层级的核心官员,他明确提出俄罗斯必须打造“完全独立于中美”的稀土全产业链,从矿山开采到材料合成,再到最终工业产品,每个环节都要实现本土闭环。文章里没有空泛的口号,直接抛出全球格局:中国控制着80%以上的稀土出口,美国正忙着通过产业转移绕开壁垒,而俄罗斯的稀土资源“极具潜力但严重滞后”——这种公开承认短板的姿态,在俄罗斯外交话语体系中极为罕见。
美方迟迟未能按时交付战机,背后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解放军在台海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先进战机和导弹系统已经形成对台湾的全面压制。即便是F-16战机,面对解放军的歼-20、歼-35等五代机,战力的差距也越来越显著。即使台当局获得全部66架F-16,也无法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改变局势。
解放军反应特别快,立马派了海空兵力去跟踪监视。一开始还多次口头警告,让它赶紧离开,可澳方军机就是不听。没办法,解放军战机只能来硬的,直接往澳军机附近发射了干扰弹。这干扰弹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国际上这相当于“最后通牒”,一发射,澳军机的座舱仪表瞬间就出了问题,带的侦察系统也没法工作了。这下澳方慌了,哪还敢停留,连惯例该停靠的菲律宾克拉克基地都没去,一路加速逃出南海,连夜飞回了澳大利亚本土,那狼狈样跟出发时的嚣张劲儿比,简直天差地别。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